DIY编程器网

标题: APFC技术在通信电源中的应用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10-11 14:30
标题: APFC技术在通信电源中的应用
一、引言

  在通信用开关电源系统中,为了减少输入电流谐波,降低其对电网的污染,同时有利于后级DC-DC变换电路的稳定工作,交流输入侧多采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功率因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定义为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之比,理想情况下其值为1。然而普通开关电源的功率因数并不高,其原因是:交流输入经整流、大电容滤波后,仅在交流电压正弦波顶部附近滤波电容被充电,使得输入电流呈现脉冲波形。这种电流的基波是和输入电压同相位的,产生有功功率。但电流波形中较大的高次谐波与输入电压既不同频也不同相从而产生无功功率,通常功率因数很低。较低的功率因数不仅降低了电源利用率,同时因谐波电流流过线阻抗引起交互干扰,产生EMC 难题;大谐波电流增大了传输损耗的同时也给电网带来了危害,并可造成线路过载。可见,功率因数对通信系统中设备高效、安全、稳定的运行有着直接影响。
  提高功率因数最简单的方法是无源补偿法,但由于无源法中应用的器件体积大而笨重且性能指标不理想,目前最先进的方法是采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APFC)。与无源校正相比,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抑制谐波效果更明显,总谐波含量可抑制在5%以内,功率因数可达到0.9以上,接近单位功率因数。
  
二、APFC电路的基本原理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控制主要包括应用乘法器的电流连续工作方式(CCM)和射随器的电流非连续工作方式(DCM)。输出功率在700W以上电源目前主要以CCM方式为主,主电路拓扑多采用升压(boost)变换器,这主要是由于boost变换器具有输入电流小、效率高、输入电压范围宽的优点;同时储能电感也可作为滤波器抑制RFI和EMI噪声。基本工作原理见图1,其中的boost变换器工作于CCM方式,可以看出,控制电路采用了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电流反馈网络的取样信号是升压变换器的电感电流,电压反馈网络的取样信号是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正比于输入电流的取样信号与乘法器的输出进行比较,经处理转换成PWM脉冲,控制功率管S导通或关断。功率管导通后,电感电流线性上升。当取样电流与参考电流相等时,控制器使功率管关断,此时电感的自感电势使二极管D导通,储能电感L通过二极管D对电容C放电,电感电流线性下降。随后第二个开关周期开始,重复上述过程。通过对电感电流进行采样并实施控制,使电感电流的幅值与输入电压同相位的正弦参考信号成正比,从而达到功率因数校正的目的。同时根据输出电压反馈,利用乘法器电路来控制正弦电流,以获得稳定的电压输出。




欢迎光临 DIY编程器网 (http://diybc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